您现在的位置 >> 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尊龙人生就是博>> 华电人物

【我身边的好老师】李雷:拳拳之心育人,冥冥之志向法-ag尊龙凯时

供稿单位:      发布时间:2023-03-30     浏览次数:

追光的人终会成为光。李雷,十五载深耕不辍,不改初心,以感性之理性,以真知言传,用笃行身教,获我校第三届“我身边的好老师”表彰。

经历赋予时间意义,不同时期的李雷对法律的看法也有着不同的认识。

“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我逐渐从书本的理想国走向现实中的法”。

“法律人必须要有对法律的信仰,但憧憬永远不要脱离现实。”

法治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次改革的阵痛都是必不可少的良药,药到病除,方能行稳致远。

德法兼修,传道授业解惑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执教十五载,李雷老师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力争培养出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为华电的第一批法学本科生,李雷坚信法律是一种价值,是一种信仰,更是社会道德的一种体现,培养学生与学习法律一样,有其必然的道德性和理性,“成才先成人”不仅仅要重视他们的学识水平,更要注重他们的道德素养。

作为班主任,他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利用团日、班会等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定下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规划,到期末时和同学们一起检验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另达新高。

对学生而言,他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知心好友。李雷注重换位思考,走进学生的内心,常常利用课间,校园散心等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如同一把火,在寒夜里燃烧,为迷茫的人指路,为困境徘徊的人带来光亮。

在专业知识以外,人文素养也是他一直所强调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是提高素养的最优路径,“一定要涉猎广博,经史子集皆可,不必局限于专业知识。”通过定期交流读书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从而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大学老师,他将课堂视为主阵地,注重教学质量,精心制作每一个课件,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近几年除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伴随教研室多位青年教师脱产攻读博士与出国深造,大量的授课任务接踵而至,他义不容辞地挑起了重担,有时候一个学期要上8门课。尽管教学任务繁重,但教学质量却丝毫没有马虎,先后获得保定市大中专院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四次获得法政系讲课比赛、课程思政比赛一等奖;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教学优秀奖多项,入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支持计划;辛勤付出终结硕果,他所带的班级考研录取率50%,司法考试通过率43%,均达到本专业近年来最高录取、通过率。

作为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他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别出心裁,探索育人新路径,践行理论教学、实习环节、法治实践三环节密不可分的“全链条”教育。在精心设计每一个课堂的基础上,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普法教育、志愿服务多项活动,通过司法实务讲座等多种途径将理论内化于具体的实践行为中,注重实习环节,带队前往法院提前实习,用具体的案例事件等让学生感悟实际情况。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以红色文化氤氲爱国底色,以思政教育织就正确三观,培养了不少知行合一,德法兼修,德才兼备的人才。

热忱科创,存希冀于普法

从教15年,李雷甘守三尺讲台,为人师者,始终如一。教学上,他投入大量精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此外不断探索法学教育改革之路,创新课堂教学。专业教学之外,李雷投身科研实践,获得数项荣誉,指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提供细致入微的科研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如何做到社科科研的创新,李雷认为要深入实践,关注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在与法院系统的合作中,李雷敏锐地察觉到科研工作者科研的滞后性,没有紧跟实践发展,不了解项目的实际发展情况,导致研究成果缺少实用价值。对于人文社科科研的创新他感悟颇深,“人文社科科研有自身的特点,阅读文献是一项基础的工作,但科研工作者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局限于信息获取,一定要深入实践发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在宪法、法律不断推陈出新,更迭频繁的新时代,必须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了了解行政诉讼法改革的情况,李雷报名了相关的培训班,深入了解行政诉讼法的改革的前沿状况,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信息,他还会定期阅读法制改革的期刊文章,及时了解法制改革的状况。

谈到如何保持对法律的“新鲜感”,他眼中闪烁着光芒:“兴趣是一个人行动的最大动力,要秉持着学习法律的初心,时刻提醒自己从事法律工作是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

在科研成果方面,李雷主持省部级课题三项,主持中央高校基金重大项目等其他课题六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研究成果累累。他认为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持之以恒,找准研究的方向,水滴石穿,投入精力深入到科研工作当中。此外,要秉持着团队精神,李雷说自己很幸运,有一个好的科研团队,团队的老师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科研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在团队合作当中,科研工作才能越做越好,才能收获预期的成果。

在普法工作方面,李雷热心公益活动,参与的校园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模拟法庭进院系、法治原创视频展播、法治情景剧展演等活动已颇具影响,提升了学生的法律素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他还多次参与地方立法、普法、社会建设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言献策;参与学校独立学院转设等有关法治工作;连续8年组织开展校内外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与保定市司法局、雄安新区检察院等单位合作开展维护妇女权益、未成年人保护等活动多项;协助组织开展河北省“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比赛校园选拔赛、保定市法治征文比赛等竞赛活动。

李雷关注学生发展,坚守课堂主阵地,将教书育人视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同时他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以实践促进法律学习,深入了解基层法律工作的发展,将自身投入到法学教育与法律工作当中。

生活丰盈,做脚踏实地的法律人

在生活中,李雷“较真儿”,“凡事都会多思考几个为什么”。严谨、理性、率直,这些是法律专业赋予他的性格底色。

李雷喜欢阅读,关注时事,会定期购买《法制日报》《南方周末》等法律相关刊物。同时他也谈到,若有余力,要尽量跳出“用什么读什么”的急功近利。阅读并不是为了要寻找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是让你发现,世界不必如此,一切皆可不同。“多去图书馆转转,只有一点收获也是好的。”

从大学时期的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到工作后工会的文体委员,李雷一直热爱体育运动。大学期间培养起来的打篮球的习惯,至今仍在坚持。体育锻炼给了他一个好的体魄,同时帮助他释放压力,结交朋友。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对于刚刚接触法律的新生,李雷给出了如下建议:首先,学法是典型的先苦后甜,不要操之过急,调整好心态,保有一颗持续热爱和不断求索的心;其次,法律源于生活的经验,法律的生命在于应用,法律不仅仅是死板的条框和枯燥的背诵,要学会理清背后的法理,有意识地去培养法律思维。没有感性的理性是冰冷的机器,没有理性的感性是无用的炙热,法律人应当平衡二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再次,要多阅读法律相关书籍,可以从通俗易懂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先入手,如果遇到晦涩难懂的书籍也可以通过不同能力阶段的多次阅读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

不仅如此,大学生也需要多多关注法律实践,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多去问“为什么”而不仅仅满足于被动接收,从而找到兴趣所在;最后,法律学科间界限感并没有那么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融会贯通。在此期间多和师长、同学交流,多“读、看、说、写”,利用读书会等平台,提高沟通倾听和表达能力,也会受益颇丰。

疫情期间,李雷多次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此前他已多次参加社区等公益志愿服务。2022年末校内疫情期间,李雷临危受命,承担起学十舍楼长的工作任务,连续坚守岗位17天,全天候奔赴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爱心和温暖为同学们撑起阻断疫情的“保护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李雷孜孜不倦,用法治春风沐浴着每一位心中怀有理想的青年;又在危急时刻挺膺扛起重担,奔走于校园,他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师者的担当。

个人简介

李雷,男,中共党员,副教授,法政系法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保定市“三育人”先进个人、普法先进个人、新时代好青年(师德高尚)。他致力于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获保定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获省、校教学成果奖四项;担任市理论宣讲团和学校课程思政宣讲团成员。他潜心科学研究,主持中央高校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六项,主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省部级、市级社科类奖励四项。获我校第三届“我身边的好老师”表彰。

ag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