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尊龙人生就是博>> 华电人物

【我身边的好老师】赵鲁臻:良师益友 循循善诱-ag尊龙凯时

作者:索妮 段钰     供稿单位:校报记者团      发布时间:2020-10-07     浏览次数:

080aa69b32cc499ba6905db5b8d83a4b.jpg

2014年7月,赵鲁臻正式成为华北电力大学的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此, "如何才能让大学思政课具有魅力?"成了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教六年来,赵鲁臻不断地实践摸索与总结,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授课风格:生动有趣、充满深意。于历史故事中借鉴古今兴衰,从历史人物上对比自我成长……一张张生动的课件延伸出一位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一位位历史人物演绎着一件件奇闻轶事,一件件奇闻轶事蕴含着一条条发人深省的真理——层层递进,打造出了“料足”、“味美”、“有营养”的魅力思政课。

每年选课时期,总会听到学长学姐向学弟学妹传授“选课秘籍”:“一定要选赵鲁臻老师的课”。赵鲁臻的课往往“一座难求”,他长期以来的努力,以每节都异常精彩生动的授课展示出来,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六年来,他每学期每门课程的学生评分都在90分以上,近两年来每学期课程的学生评价,基本上能达到平均95分。对于赵鲁臻来说,学生们的认可不仅仅是为他颁发的“无形”奖状,更是激励他继续努力的不竭动力。

上下求索,打造魅力思政课

“职称的评定是一种深层次的获得,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是作为老师的一种最高层次的荣誉。”当提到被评定为“我身边的好老师”这一荣誉时,赵鲁臻这样回答道,“学生认为老师备课授课认真,自己作为老师没有白白花费心思做前期准备工作,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与不断总结,赵鲁臻越来越坚信,思想精神层面的“获得感”,是大学思政课的魅力之源。因为这种“获得感”能使学生暂时抛开那种“思政课有什么用”的功利思维,从而让他们真懂真信、入脑入心。

那么,如何才能创造足够的“获得感”呢?这就需要将之做成一顿“料足、味美、有营养”的“大餐”。当然,说易行难。对于赵鲁臻来说,打造这份“大餐”,是一个需要点滴积累却又进无止境的过程。

“料足”

赵鲁臻的课堂上,总会时不时的爆发出一阵阵笑声。他抓住人们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摒弃直接讲述条条框框的理论性知识的授课方法,选择从故事出发,以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讲述人间至理。“故事是思考对接的桥梁,有了故事就激发了兴趣。”而要想将故事讲得信手拈来、“有料”便显得尤其重要。从攻读历史学博士期间的古文文献积累,到课外书都不常见的“逸闻趣事”,大量资料的搜寻、阅读是赵鲁臻的“必修课”。他精心设计编排能运用到教学中的素材和案例,最后写入教案之中。这些教案每学期都在被他更新、改写与扩充。六年来,仅就正式成文的教案而论,总字数已达到了35万余字,平均每课时(课堂教学共32学时)近万字。将晦涩的文献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资料,基于史料进行改造加工,完成“输入、积累、转化、输出”的过程。“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首先得有一桶水”,在打造“魅力思政课的路上”,赵鲁臻注重“一桶水”的输入与积累,更注重“一碗水”的转化与输出。

“味美”

“老师,上完您的课颠覆我的’历史观’。”赵鲁臻笑着回忆道,“一些学生上完我的课后给我的反馈是,我颠覆了他之前的一些看法认知。”而赵鲁臻在授课过程中,并不是刻意在找博人眼球的角度、故意用标新立异的眼光看待事件。他所希望的是引导着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面认知历史事件,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人物都是充满着多面性、历史事件亦是如此。”赵鲁臻以当下“网络杠精”为例,提到由于思考的片面性、极端性导致着部分年轻人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立体地看待问题,求同存异,不论生活还是学习做到更全面严谨。”赵鲁臻一直致力于给学生一些新视角、新观点、新思维,借他们一双“慧眼”去洞见近现代中国国情国史的幽微之处,破除很多观念中“想当然”的东西,并由此更好地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此外,他还不断锤炼自身表达技巧与语言与艺术,用“妙语”吸引学生,使内容先入耳,再入脑,进而入心。

“有营养”

对于“有营养”这一点,赵鲁臻认为首先需要自身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拓展。“只埋头于自己教学与科研领域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够的,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焦点话题都应该有所关注与思考。如此,才能形成比较成熟、逻辑自洽的观点回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们的思想。”赵鲁臻如是说。为此,他搜集的素材不仅限于课程内容,还包括时下相关热点新闻话题的资料,并且针对每个问题都进行分类摘录,并写下自己的分析过程和个人观点。唯己不惑才能解人之惑,有了这样的准备,他在学生的提问甚至是质疑面前,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思政教师不仅要扮演传道授业的传统角色,更需要具备情感交流、行为引导、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为了成为一名更加合格的思政教师,他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于近四年内承担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班主任与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磨练中,他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班级的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公平’,每名同学都对班级事务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其次是要制度化的管理,做所有事情都要有制度可依。”经过了四年的学生工作,赵鲁臻提升了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管理学生事务的经验,从而助益于思政课的学生管理,并于2016-2017学年度获得“优秀研究生班主任”荣誉称号。

“学习要有目标、下苦工、不功利”

关于学习,赵鲁臻结合自己的求学历程,反思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方法。“求学的路,大致要有一个规划,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这点是最重要的”。赵鲁臻读博时,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来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他每天泡在图书馆里看文献、查资料,最后写成了长达20万字的博士论文。“要达成目标,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还要‘下苦工’。虽然我们从小听这句话,但是真正明确目标的人只有一小部分,懒惰是人的天性,只有能克服惰性的人才是真正厉害的人。”赵鲁臻还认为,学习不能带着功利心,那样会使我们看待问题的眼光变狭隘。他建议同学们,不要只集中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多接触一点人文社科方面的内容。在他看来,读书就是读书,不为某一种目的,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与新生的对话

对于即将开始大学生涯的新生们,赵鲁臻提供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刚高考完的学生,在面对没有压力、充满自由的新生活时,要去控制自己,要想一想大学四年自己要做成一些什么事。“拥有自由后,能不能支配自由,这一点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至关重要。”赵鲁臻说到。他还认为,面对大学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同学们要尽快适应和去调整自己,如何为人处世也是同学们在大学里必须要学会的一课。“除了这些,赵鲁臻还强调要积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路还很长,要去挑战的还有很多。

赵鲁臻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用独特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得以畅游历史海洋,以史为鉴、在思考中修正自我,在学习中全方面看待世界,更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处事方法,以身作则般和学生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亦如爱因斯坦所言,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他娴熟地运用着幽默的语言,使叙事更加具体、生动;说理更加深刻、透明;抒情更加真切、动人。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

对于赵鲁臻来说,当一名好老师,这条道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都需要上下求索,永远都“有苦有累人憔悴”。但每当同学们受到触动或者豁然开朗而响起掌声,他的内心就会更加坚定:“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一切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简介:赵鲁臻,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教六年来,以“料足”、“味美”、“有营养”为标准,潜心打造“有魅力”的思政课。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仅有“妙语”,更有“洞见”,广受学生欢迎。近三年学生评分均在95分以上,且连续两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皆为“优秀”。2017年获“优秀研究生班主任”荣誉称号;2018年获校级教学优秀奖;2019年获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文理组一等奖;2020年获评华北电力大学第二届“我身边的好老师”。


ag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