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尊龙人生就是博>> 华电人物

李书萍:桃李书香 萍踪掠影-ag尊龙凯时

作者:杨冠杰 郑文洁 梁君 李小春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7-04-05     浏览次数:

讲台上,李书萍老师一袭素衣,精干短发,小框眼镜,眼神犀利,嘴角微扬,有股书生韵味。

读书 :始于浪漫,长于快乐,成于情怀 

上过李书萍课的同学都知道,读书是她最大的爱好。其实,李书萍和书的缘分可追溯到孩童时期。在物质和文化都非常匮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有书读不仅是一件幸福的事,更是一件幸运的事。李书萍的爷爷、父亲、母亲都是教师,她家算得上是教育世家了,耳濡目染,她很小就开始读书。直到现在,她对书依旧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但凡遇到好书,她是必读的。

她读书全凭喜好,小说是她最钟爱的体裁。她并不不拘泥于经典,各种类型的书都愿意一读,从四大名著到金庸古龙,从青春言情到武侠玄幻。今天她可能在和你讲述三国时代的风云变幻,明天她可能又会和你聊起《太阳的后裔》里军人的爱国情怀。这一课在畅谈《活着》的深刻含义,下一课则可能评论《倚天屠龙记》的武侠江湖。

那些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文学名著,于她有着无穷的魅力,不同的人通过对世事人生的观察,写就了不朽之作。《巴黎圣母院》的爱斯梅拉达总会让人惊叹;朱自清笔下的背影也会让人动容。从《堂吉诃德》的荒诞不经中发现骑士精神的重新演绎;在《围城》的幽默戏谑中感受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惑。看一本小说,如同经历一种不同的人生,充满精神上的冒险与激情。这不正是读书的享受和乐趣所在吗?

说起武侠,她坦言自己是金庸迷,“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所有作品一本未落。从张无忌感情上优柔寡断,到郭靖爱国的大侠情怀,都如数家珍。青春文学里,比较而言,她更喜欢成长中有一点淡淡的苦涩包含其中的辛夷坞的作品。但对当下盛行的参差不齐的网络文学,李书萍有些忧虑:“我特别怕同学们受一些完全脱离现实的梦幻爱情观的影响。”她认为目前网络文学最大缺陷在于同质化过于严重,有些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把价值观降低到公民标准之下,可能会误导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然而对于网络文学的未来,她说:“我从《琅琊榜》中看到了希望。”

一个人的故事感动的是一批人,一个民族的故事能感动一个时代,这就是历史了。李书萍接触历史类书籍是从二月河的系列历史小说开始的,有了兴趣之后,她开始涉猎更严肃的历史书。她说,读历史会让我们厘清文化的渊源,更懂得事物发展的本质和逻辑。当然,史学深处还有触及人类灵魂的哲学。从文学里的纷繁世相,到历史中的过尽千帆,再到如今哲学中的生命终极问题,文-史-哲循序渐进的阅读体系已然初具规模。

个性:繁书阅尽见真淳

抛开书的内容不谈,阅读本身就是一件怡情养性的事情。或许是在书中已经领略过各种人生的高潮低谷,李书萍在现实中心态更加平和。“淡泊,这是中年以后比较有勇气说的一个词。”许多人认为成功是一种拥有,地位、财富或是名誉的拥有,但她觉得这些只是结果,而她更看重自己从中体验到的各种人生滋味,不论酸甜苦辣。正如莫利在“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能够以我想要的方式活着”所言,在平淡的生活中体验人生百味,或许就是李书萍追求的人生态度,不再像年轻那样执着于结果,而更多地享受过程。人的状态来源于对于生活的心态。只有心底无私天地宽,内心足够宽容才能获得最充分的快乐。

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享受,一种无法言表的幸福,读书是与人的灵魂契合的过程,“在那一瞬间,哪怕世界上孤独到只有我一个人,只要你所爱的文字在,就会觉得有安慰。一帆风顺的事业、很好的社会地位,未必就能给一个人带来幸福,真正的幸福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李书萍如此描述,“读书,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都过瘾。”

“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烟云,不复存在,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或在气质中,或在谈吐上,或在胸襟里。当然,也能显露在文字和生活中。”李书萍身上就带着常年阅读给予的馈赠,即书生气质和磨去了孤高冷僻后的温和,间或还透露出一股清纯爽朗之气。清峻而又通脱,带给人的是舒适。

念净境空,虑忘形释,这不仅是读书,也是一场修心养性之旅了。

教书:学知不足,教后知困,教学相长

李书萍非常享受教师这份职业,享受与学生相处的时光,享受那种与青春碰撞的活力。这其中并非没有波折,高考的估分失误,让她误打误撞地进入河北师范大学就读;毕业后放弃导师推荐的社科院,来到华电教书。每一次选择稍有偏差,李书萍人生都可能与现在的她完全不同。即使对学校有最纯粹的喜欢,不善与陌生人交际的李书萍刚站上讲台那刻也难免紧张。但慢慢适应后,她会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讲课也渐入佳境。

“上好一节课会感到很兴奋,那种兴奋挺诱人的。”这也是她喜欢教书的原因之一。当老师恐怕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每学期要面对重复的课程,甚至一学期一门课都要重复几次,难免会产生倦怠。时间是最无情的转轮刀,让曾经热爱的东西变成累赘;也是最有效的调节剂,总会在某个时刻让人重新找回初衷。李书萍慢慢地从“职业困顿期”走出来,她发现“老师的工作不是重复而无意义的,因为面对的是具有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反应的学生,永远不能一成不变地去教学生,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获益良多,自己从中也能不断更新知识。”她开始认识到教学相长的重要性。

她教大学语文已经十五年了,每次上课之前还是会不厌其烦地重新备课,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会学到很多新东西。闲暇时,她也乐得去看看学生喜欢追的《甄嬛传》《芈月传》《致青春》等剧,所以和学生们很有共同语言。在课堂上她言辞风趣幽默,见解犀利独到,常常会引入当前大热的电影电视剧中的流行元素与传统的讲义相结合,让学生受益颇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的大学语文课已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选修课之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李书萍近些年开始讲授的一门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其他思政课一样,倍受学生冷遇和敷衍。对此,李书萍感叹其实这是学生对思政课的误解所致,许多大学生认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高高在上”的思想意识与自己无关,而事实是它与我们此刻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思政课的意义在于将来,在于对学生整体人格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塑造。每每看到年轻人自杀或犯罪的新闻,我都会想,如果有人给他们以健康乐观的处世指导,一定会有所不同!”她感慨道。当然,不可否认此类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她希望让自己的课变能得更加有趣、有意义,好让学生有所收获。在谈及将来教学的奋斗目标时,她用当下大热的《太阳的后裔》举例,“这就是一个纯粹的爱国主义教育片啊!我们为什么不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传递这些美好而纯粹的感情呢?”

大学是文化的场所,书籍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一所蒸蒸日上的大学,我们希望校园里多不仅有桃李花香,更要有隽永绵厚的书香,也希望课堂上多一些像李书萍那样酿造书香的人,哪怕是惊鸿一瞥,萍踪掠影,但她们的一言一语汇聚在一起,也将让我们沉浸在书香的氤氲中,发现自我,感悟人生。

人物简介

李书萍,硕士,副教授。主要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主研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撰写论文近30篇,其中is-shp检索四篇,核心期刊10多篇。曾获校级“教学优秀”奖、讲课比赛三等奖和保定社科成果三等奖等奖励。

ag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