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尊龙人生就是博>> 华电人物

【我身边的好老师】李书萍:书生千里外,萍水百年心-ag尊龙凯时

供稿单位:      发布时间:2023-04-10     浏览次数:

风带来故事的种子,时间使其发芽。“有些诗写给昨日和明日,有些诗写给爱恋,有些诗写给从来未曾谋面,但是在日落之前也从未放弃过的理想”,李书萍的故事则值得用精美的诗篇去记录传唱。李书萍二十多载深耕教学一线,以德树人是她始终如一的追求。

师者如光,虽微致远

在漫漫求学路上,李书萍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莘莘学子前行的路。

李书萍在采访中提到“研究我的学生一直是我觉得很有兴趣的一件事”。李书萍多年来坚持做一名“讲道理”的思政课老师,反对强压式的思想灌输。她认为,思政课老师首先要知道学生能够接受什么样的道理,需要用什么方式才能接受。对此,李书萍一直在做各种尝试,努力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李书萍在教学中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同学们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最后由老师进行提升与总结,讲道理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她在选修课上利用课堂派的交流区进行班级讨论,讨论的话题和内容不设限,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与大多数老师不同,李书萍会让她的学生给她反向布置一些作业,比如给她推荐书、视频、音乐、博主等,自己则怀着完成作业的心态去亲身体会并完成。这打破了年龄与师生身份所带来的代沟,让她与学生之间有更多共同语言。同时阅读与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与书籍,也是在不断重新塑造自己,使自己始终与时代中的年轻人相契合的过程。

李书萍认为,成为一名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更应该深入学生当中去,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她会更加关注哪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她每周随机选择几名同学进行交谈,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内向外向性格差异,让学生自行选择线上或线下聊天方式。教室、餐厅、操场都成为了李书萍和学生谈心的场所,深入的对话让她能更深入的了解不同学生的成长经历、奋斗目标并且帮助他们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当自己业余时间被与学生交流所占用时,李书萍反而体会到了极大的价值感与意义感,一次次的深入交流让她和许多同学由师生关系发展成为了交心的朋友,印象中的每一次畅谈在她回忆起来总觉得异常美好。

求知犹需力行,致远尚需躬身。学习绝不是空中楼阁,不能只关注书本里的内容,而是要结合社会与所见所闻,敢于抒发己见。课堂上李书萍始终让学生在互动中真实的表达自我而非追求所谓的“正确答案”,并且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在答题时设置匿名回答保护少数人的选择。她一心将尊重学生、和学生保持平等地位怀于心中并付诸行动,在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时也给予他们拒绝的权利,让学生们更真切的体会到尊重、平等的深刻含义。

李书萍从不畏惧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毫不避讳一些现实问题的探讨,她认为,“与其回避问题不如迎难而上”,用自己的经验与专业知识去尽可能的转变和提升学生们思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认可才是思政课的最终目标。当有学生在多年后面对困惑的现实问题仍然选择和她交流探讨时,李书萍觉得这种信任让她很感动。

李书萍认为,能够帮助学生们少走一些弯路正是教师职业的意义所在,她希望当代年轻人能做一名客观辩证的思考者。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能够通过与学生们交流,让他们选择合适的角度和立场,做到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是对一名思政课教师最大的褒奖。

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李书萍也收获到了许多感动,学生们的信常让李书萍感觉到满满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或是结课后表达课堂上对老师发自内心为学生考虑的感谢,或是毕业后发觉老师对其大学四年启迪的感动,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而是用真心换真心。

盘簪卸脂皆为学,点灯执笔显无声。待到青丝尽白发,满园桃李满园春。作为教育者,李书萍不仅有渊博的学识,更有着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李书萍如引路人一般,手执一盏灼灼烛光,以一抹微光,令学生的人生云开月出。

师者似水,润物无声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于李书萍而言,正是出于对教育似水般纯粹的爱,才能在教师这条道路上踔厉奋发。风雨不忘来时路,从误打误撞进入河北师范大学,到毕业后放弃导师的推荐,来到华电教书;从初站上讲台的紧张,到渐入佳境,从事教师二十多年来,李书萍非常享受与学生相处的时光,享受这一职业带给她的快乐与意义。

“只要你开始思考、开始行动,你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必然不易,但也充满希望的路途了。”李书萍希望每一位学子不被外界言论所干扰,坚持“做自己”。坚守自己的独特性,固然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需要不随流俗的勇气,但在这条小径上,我们也必定能够收获无数幸福与喜悦。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她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疏导学生的心理。为了缓解学生们对考高分、转专业、保研等问题的过度焦虑,除了向专业老师了解专业课程内容以及就业方向外,李书萍还建议同学们辩证地看待得失,把目光聚焦在个人长远的发展上,要找到自己真正钟爱的东西,找到自己选择的意义所在,真正做到不后悔。不管专业或是行业是不是热门,只要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在,就有了心中可以扎根的土壤,生命便有了向上延展的坚定的方向。

如何破解“内卷”,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思考的人生课题。李书萍表示内卷带来的一切焦虑情绪究其原因只是我们站错了赛道,无止境的比较,面对的是无数的对手,事实上每个人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学生们应该理性思考自己相对于过去是否有所进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并不是一条灯火通明、平坦宽阔的大道,而更像是一片幽深晦暗、错综复杂的森林。各种各样的选择、无法预知的结果、此起彼伏的坎坷,始终包围着我们,李书萍希望引导学生们找到专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压舱石,无论是使命、责任、价值观或是人生意义,避免因陷入错误的观念而给自己制造焦虑,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同学们眼中,李书萍不仅博学多闻、术业专攻,而且平易近人。她还总是设身处地地为同学们着想。在去年开学之初,新生由于疫情原因推迟返校,很多同学对新的环境心存好奇与期待。为了帮助大一新生尽快融入华电这个大家庭,李书萍向高年级的同学们发布了照片征集令,短短两三天就收到了100多张照片,包括华电校园的一角一落,一物一景、一花一草,四季轮换,大到教学楼、餐厅、寝室、晨曦落日,小到食堂的烟火气、角落的一只小动物……极大地满足了新生们的好奇心。李书萍就是这样,总能带给同学们极大的暖意。

岁月不负耕耘,匠心必有回想。谈及最打动她的瞬间时,她说是某年毕业季收到的一封来自大四学生的感谢信。只不过在大一的时候教过他一门课程,却让他依然信任,终身铭记。在许多同学的心目中,李书萍既是良师,也是益友。许多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仍然想将一些情感或者学业问题跟老师诉说,她总是耐心倾听,然后细心的开导他们,给他们真诚的安慰和中肯的建议,这种从师生发展成为的朋友关系,每每都让李书萍觉得做一名教师是无比幸福的。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或许,李书萍的头上并没有太多所谓的“光环”,但她已经走进了学生们的心中,默默感染着华电一届又一届学子。

个人简介

李书萍,硕士,副教授。主要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学写作》《大学语文》等课程。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撰写论文30多篇,其中is-shp检索四篇,核心期刊10多篇。曾获校级“教学优秀”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讲课比赛三等奖和保定社科成果三等奖等奖励。获我校第三届“我身边的好老师”表彰。

ag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