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尊龙人生就是博» 华电记事» 华电故事

孺悲欲见孔子-ag尊龙凯时

作者:陈华     供稿单位:      发布时间:2015-12-02     浏览次数:

对于一个你不太喜欢见却偏要见你的人来说,地球虽然很大,这个人却总能在茫茫人海中再次与你相遇。这就是俗话说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对此,我们该如何面对呢?孔子为我们即兴上演了一出 “躲猫猫”的游戏,令人回味。
  原文是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意思是说,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还有意让孺悲听到。
  这里面的孺悲是鲁国人,曾受鲁哀公之命向孔子学礼。由于史籍缺乏,我们无法了解更多孺悲的信息,只知道这个人是鲁哀公的近臣,很受宠,难免有些张狂。他知道鲁哀公很尊重孔子 (鲁哀公以国老尊称孔子),于是也想结交孔子,就前往孔家拜会。孔子不太喜欢孺悲的作派,但碍于孺悲与鲁哀公的关系,也不愿得罪孺悲。于是就让门人告知孺悲说自己有病。但是他知道孺悲这人本性不坏,只是有些傲慢无礼,就想通过一种变相的劝诫让他改正自己的毛病,于是,一方面辞以疾,给了孺悲面子;一方面故意弹瑟高歌让他知道,又温柔地驳了孺悲的面子,让他回去好好琢磨其中的道理。能够当上君主近臣的人一般都有些小聪明,应该能悟到些东西。好为人师的孔子,以这种不言之教给风头正盛的孺悲上了一课。
  果然,孺悲领教了孔子的厉害,收敛了自己的傲气。在此之后,鲁国有位名叫恤由的士死了,鲁哀公不知怎么为他操持丧礼,就派孺悲向孔子请教 (一位士的丧礼居然惊动了国君,可见恤由很不简单,可惜我们同样无法了解恤由的情况)。孔子看孺悲比以前谦恭了,而且又是受国君之命前来,就认真地给孺悲讲解士丧礼,孺悲不仅认真学,而且认真记,这才使即将失传的士丧礼得以存续下来。由此可见,孔子对孺悲的教育还是见了成效的。
  这种不言之教在后世被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大师们发扬光大。如宋代的大文豪黄庭坚就深受其益。黄庭坚跟晦堂大师学禅多年未有所悟,就问晦堂有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晦堂问他念过 《论语》没有?这句话对于熟读四书五经的黄庭坚刺激很大,当即就说: “当然念过!”晦堂却说: “那你知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是什么意思吗?”晦堂说这句话,就等于说自己随时随地都在教黄庭坚,你自己不懂,有什么办法?可惜黄庭坚还是茫然不解。后来有一天,黄庭坚随晦堂行走在山路上,正值木樨 (桂花)盛开,晦堂问道:“闻木樨香否?”黄庭坚答: “闻到了。”接下来晦堂又说: “吾无隐乎尔 (对你我没有隐匿)。”这则著名的禅宗公案告诉我们人生道理就像木樨花香一样自然飘溢,无所不在,要学会自己领悟。正因为黄庭坚能够明白人生大道无处不在,他才能在面对成功和挫折时处之泰然。
  讲求中庸的孔子面对孺悲搞了个不言之教,面对青年时期曾经很看不起自己的阳货也搞了个变相的来而不往非礼也。阳货在攫取了三桓之首季氏的实权后,想借助孔子为自己充门面,就派人给孔子送礼,想拉孔子入伙。孔子一向反对 “陪臣执国命”,又不好公然得罪权势熏天的阳货,就专门等阳货出门后去回访。哪想两人却在路上邂逅,阳货很有口才,给孔子做了很精辟的思想工作,鼓动孔子出山。孔子终究不愿与阳货为伍,只得施展拖字诀。
  孔子开辟的 “辞以疾”的范例虽然有说谎的嫌疑,但却被后人发扬光大了。如司马懿运用此法,迷惑了曹爽集团,使他们认为司马懿老朽无能了,丧失了警惕,最终为司马懿发动政变夺权创造了条件。而司马懿平生的最大敌手诸葛亮,在曹魏分兵五路进犯的危急时刻,也假装有病在家苦思对策,最终赢得了 “安居平五路”的美誉。至于近代,袁世凯也曾使用 “称疾不作为”的方法,加重自己一方在新旧两党间的砝码,获得了更多利益,为自己最终夺取清朝大权蓄积了实力。可见,这个辞以疾的阳谋只要运用得当,还是很有份量的。
  对于现代社会在职场做事的人,无论男女,都会遇到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或不愿见的人,有的时候我们可以辞以疾,但这个理由不能常用,因为尽管躲过一次,但人家并不认为你对做这样的事或见这样的人是反感的,只会以为是有特殊情况才不能如愿。这时,我们恐怕要好好想想该怎样拒绝那些不愿见的人。也许我们可以在不违背职场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取瑟而歌,让人明白你的真实心意,又让人能够下得来台

ag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