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尊龙人生就是博» 华电记事» 华电故事

阳光枣农时代——古丝绸之路上的新能源扶贫梦-ag尊龙凯时

作者:文/王英男 图/阳光枣农调研团     供稿单位:      发布时间:2016-06-30     浏览次数:

雨后的湿润空气泛起泥土青涩的味道,华北电力大学一年级博士生张国强走在校园中,思绪不禁回到了两年前的初夏。

 

梦起  忆往昔

也是一个雨后,张国强积极响应校党委提出的大学生“精准扶贫、能源解困”的号召,在2014年6月加入了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团队希望依靠学校能源电力学科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去西部贫困地区,为新能源扶贫奋斗。

一个月后,担任队长的张国强,与党员林伟香、顾振宁等8名同学一起来到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茨滩村,着手开展扶贫调研工作。茨滩村交通极其不便,农民收入来源受限,教育水平较低,孩子们辍学打工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村小学,调研团与汉能控股集团向孩子们捐赠了价值一万余元的迪士尼书包与文具。看着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张国强心里就像枝头上未成熟的枣子——又酸又涩,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帮助这里脱贫解困呢?

一天傍晚,大家正在居住的农户院里讨论,门外突然探进一个小脑袋,原来是隔壁张大爷家的小孙女。只见她拎着一袋枣子,羞赧地塞给张国强便跑开了。细心的林伟香问:“枣子不是还没熟吗?”

户主刘大爷答道:“是去年烘干好的。去年遇到坏天气,真正晒干的不到产量的一半,好多家扔了不少的烂枣,可惜了。”“是,新鲜大枣易腐烂,农民看天气晾晒,枣子确实储存不易。”家在白银市的顾振宁也说道。

张国强看着这一袋枣子,沉思了一会儿,一拍脑门:“大枣烘干!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新能源,比如太阳能,帮助他们烘干大枣?”同学们颇受鼓舞,连夜拟定了初步计划书,第二天一大早便汇报给指导老师,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

返校后,他们丝毫没有松懈,通过查阅资料,团队确定了以太阳能烘干大枣的思路: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平台,设计太阳能烘干设备,研发太阳能特色果业干燥及冷储系统。甘肃光照非常好,如果有质优价廉的太阳能烘干设备,就能降低大枣损失率,提升烘干品质,帮助农户致富增收,发展生态农业。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这个公益项目便取名为“阳光枣农”!

 

缘生  相聚首

项目成立以来,他们缺少启动资金,就联系公益扶贫机构;缺乏技术大牛,就去敲学校教授的门;需要补充新鲜血液,就发动各方资源招募优秀学生。无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他们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是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资助,无悔的付出换来的是学校场地、技术以及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一年的坚持换来的是大枣烘干机设计思路、初步模型的不断完善。然而,张国强认为仅有思路与计划书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研究生,应该做些更为实际的事情。

2015年春节刚过,几位骨干的手机铃声相继就响了起来。“时轮,我们提前几天回学校,商量下一步的打算吧。”接下来,队伍里不仅出现一些新面孔,还出现了更多机器零件,同学们的激情填满了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

经过半年的运作,团队慢慢发展壮大,最后变成三四十人的队伍。这支由教授、副教授、硕博士、本科生组成的队伍正如同队伍的名字“阳光枣农”一样,将温暖洒向着千里之外的那片土地。

 

幻现  再坚持

在设备研发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当地的温度、光照、大枣产量等无法用数据直观的显示出来,这给设计及实验造成很大的困难。

“学长,你看这么多问题摆这儿,咱们怎么办呀?”来自甘肃的石鹏举急切地问道。

张国强眉头紧皱,想了想说:“今年暑期我们再去一趟白银,针对研发过程的问题做一次调研。”接下来的两个月,张国强马不停蹄地准备材料,筹措调研资金以及后续的研发费用。

2015年8月,团队再一次前往茨滩村进行了深度扶贫调研,报告有幸受到了中国扶贫办的关注,获得了大学生扶贫调研全国特等奖,团队还受邀参加了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同时,由于致力于西部贫困地区农户脱贫致富,实现新能源解困,团队也受到了ja中国等公益组织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校内外各界力量在向这个项目汇聚,有的企业已经表示了明确的合作意向。

 

梦续   看明朝

如今,大枣烘干机经过多次实验并调试改善后,运行情况已经稳定,烘干效果也达到了预期目的,研制工作已经几近完成。

接下来的工作,是研发冷储系统,同时团队也开始沿着“互联网 农业”的思路,建立大枣营销网络,帮助农户提升大枣附加值。扶贫工作才刚刚开始,大家的努力也没有停止。坚持不懈,才是90后青年党员的标签。

雨后泥土的芳香是那么熟悉,张国强加快走向实验室的脚步,距离十月份帮助枣农快速烘干大枣的约定已经不远。他仿佛看到了枝头红彤彤的枣子,茨滩村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

 


ag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