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尊龙人生就是博» 华电记事» 我与华电

永远的华电人-ag尊龙凯时

作者:冯焕     供稿单位:      发布时间:2013-08-28     浏览次数:

    是梦想和上帝的安排让我们在这里相遇、相识、相知、相爱……从青涩到成熟,从陌生到爱恋,华电承载了我们太多青春的往事,每一个曾经的、现在的华电学子,都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连同着那些欢笑和泪水、那些甜蜜或伤痛的记忆,留在了这里。闲暇时,细细品味,恍然惊觉:我的记忆中,跳伞塔,你一直矗立在那里。


      那个夏天,我告别家乡和父母,背负着理想来到这个并不张扬的城市。走出火车站,听到清冷的夜空下不断回响着的“这里是华北电力大学新生接待站”的沙哑声音时,我知道我的大学就此开始了。亲切的老师、热情的学长、来自天南地北的新同学,他们的笑容洗去了我长途跋涉的疲惫,也消除了我对新环境的陌生。原来,我不是漂泊异乡的一个人,而是在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家。


      大学是什么颜色的,来前,我设想了千遍万遍。不想,初来乍到,华电就奉上了最生硬的色彩:墨绿的军装、晒黑的面庞、火红的太阳、黄昏的歌声,那段五颜六色的酸甜苦辣的日子,在记忆里已被汗水和泪水浸透。哭过,累过,怨过,恨过,却不曾放弃,因为年轻注定要经受环境的考验和意志的磨炼。只是,那个黑黑瘦瘦的教官的身影却再也寻不见,那些嘹亮动听的口号和歌声已随风飘散。格斗拳的招式我已记不清楚,宿舍的被子也折不成豆腐块的形状了。但是,那段短暂的军旅生活的刻骨铭心,会与我们一生相伴!


      第一次师生见面,第一次班级聚会,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社团面试,第一次参加表演,第一次出宣传板,第一次拉赞助,第一次组织活动,第一次采访人物……象牙塔里的新鲜生活以不可抵挡之势扑面而来。还记得第一次自我介绍时的羞涩,还记得第一次社团面试时的紧张,还记得第一次拉到赞助时的兴奋,还记得第一次完成宣传板时的自豪,还记得第一次与大师面对面交谈时的欣喜……大学的舞台上没有旁观者,只要愿意做,只要突破“第一次”,你就会发现另一个优秀的自我。飞扬的青春里,我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大声宣告:we  are  freshmen!we  are  stars!


      青春如歌,我们用音乐诠释年轻的精彩。青春如画,我们用笔墨书写生命的颜色;青春如戏,我们用剧本描绘未来的蓝图。如果没有来过这里,我一定不会相信大学校园如此丰富多彩。谁说大学生都是堕落的网虫,看那爱书法的女孩多么认真刻苦;谁说“80后”就是消极颓废的一代,看那跳蒙古舞的男孩多么激情豪迈;谁说我们都是冷漠的孩子,看那校报上的一篇篇文章多么真挚感人。大学是个梦想的大舞台,任我们尽情绽放精彩。校园生活,只有你想不到!


      离开了一个家到了另一个家。尽管这个家小了点,也没有爸爸和妈妈,可是仍然干净、整齐、明亮,还有三个女孩和我一起把四年的梦想装点。这个温馨的小窝里住着老大、欢欢、小七和我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但我们一起笑过,一起悲过,一起疯过,一起努力过。也曾卧谈至深夜,把各自的故事和梦想倾诉;也曾集体春游颐和园,把青春的身影嵌入脑海;也曾暗暗较劲,只因年轻的莽撞和轻狂;也曾为逃课的她代答,也曾在吃饭时尝两口她的菜,也曾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她……大学四年,我们将用同样的钥匙打开同一扇门,那扇门里面就是我在华电的家。


      宿舍、食堂、自习室,三点一线,如果你不谈恋爱,这将是大学里最典型的生活。华电的食堂起初有很多,一餐、二餐、三餐、四餐、聚博园,后来又有了晋湘园。我不是挑食的孩子,可是依然固执地想要尝遍所有食堂的所有菜。桂林风味已吃了近三年,玻璃后的阿姨也早已能熟练地喊出我的名字,但每天早上,我依然不自觉地给自己叫上一笼包子、一个鸡蛋、一碗清淡的大米粥。最难忘的还是老三餐,那美味实惠的馅饼、清淡可口的白菜丸子汤、醇香松软的鸡蛋面包片早已消失了踪迹,还有那个和善的胖胖的师傅也不知如今在哪里,是否已找到他心爱的姑娘?


      “我不在自习室,就在去自习室的路上”,不知道这是哪位狂人的自白,但却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刻苦好学的华电人。在自习室,我看到那些埋头苦读、奋笔疾书、爱钻研、爱思考的身影,看到他们时而紧锁眉头,时而绽放笑颜,我惊叹:与其做一本华美轻浮的时尚杂志,不如做一本厚重耐读的书。年轻不容放松,要抓紧练内功!


      我不会游泳,但我很享受在书海中畅游的感觉。直到上了大三,我才发现,可以在图书馆中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坐下来,静静地读一本好书,顺手翻一翻近期的报纸,或写点随性的心情笔记。那一刻,所有凡俗与我无关,心静了,时间静了,整个世界也更优雅了。读书是一笔财富,看看那些“富有”的人,真后悔迟到与你约会。图书馆,但愿还来得及,让我在你宽广的胸怀中垒一座我自己的知识城堡。


      生命不息,考证不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证热”风行一时,我也被糊里糊涂地裹挟进来。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三级、人力资源管理证、秘书证、商务英语证、导游证……各种形形色色的考证宣传海报贴满了校园,也充斥了我们大部分的学习生活。人要有大志向,但也要有小目标,与其在网络世界里走来走去,不如考个证书充实下头脑。有老师说,证书也许不能证明你的实力,但能够展示你务实、奋进的学习、生活态度。诚如其言。


      如果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唯一带点功利色彩的就是评优了。奖学金是要奖给那些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但是,一个人是否优秀,并不能完全用奖学金说明问题。金钱终会用完,而心灵的激励才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养料。给予的是面对生活的勇气,强化的是奋发成才的信心,激发的是奉献社会的志向。奖的是金钱,励的是志向,在它的激励下,我们必将更加奋发有为地度过大学生活。


      记者团的前辈留下过这样的话,“大学四年,要说真正做了点什么,那就是加入了校报记者团。我爱记者团像火一般热,像水一样深,所以四年里,我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没有这些前辈们如此深刻的感情,但是,加入记者团并一直留到现在,这的确是一件让我值得一生骄傲的事情。在这里,我为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而欣喜;我采访和认识了很多优秀师生和杰出校友;我消息灵通地获知各院系、社团举办的活动;我可以拿着记者证自由出入大四学长们要排几个小时才能进去的招聘会现场……但也曾为了给文章起一个好题目而冥思苦想好几天,也曾为写好一位老师而翻阅很多其他专业的资料,也曾为一次紧急的采访任务而倍感压力巨大,也曾为一次次报纸发行而累得腰酸腿痛……记者团,让我累并快乐着!如果再上一次大学,我还会选择记者团,在这里,记录生活,张扬个性。


      又是一年栀子花开,又有一些年轻的朋友即将离开。目睹即将离去的毕业生们把行李装好箱,一点点往外运,整个宿舍楼短短几天变回空楼,曾经缤纷的岁月变成一串串无限伤感的符号。毕业答辩、毕业合影、散伙宴席,举手话别、各奔东西……一切似乎都预想得到,一切又走得太过无奈。再和同窗痛快淋漓地踢场足球,再骑着自行车送她从教九到教十一,再和那些可爱的石头合个影,再坐一次18路公交车,再看一眼生活四载的校园,穿过翠绿的树丛,望一望跳伞塔那朴旧而寂寞的身姿……那一刻,我读懂了华电人对这里的依恋和不舍。莫话离别,这里永远是你的家,喜悦时、伤心时,都欢迎你回来与母校唠一唠心里话。


      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年轻的学子们正茁壮成长。我们一意并非孤行,一路上用心灵歌唱;我们无畏却不莽撞,任青春的热血流淌;我们,在实践的路上。电厂、法院、乡村、城市、敬老院、幼儿园……听,每一个地方都回响着我们唱过的实践之歌。


      “相逢尽是朱颜少,栀子花开曾断肠。几许风云荃阅尽,西窗灯语话沧浪。”每年校友返校都是学生记者最忙碌的日子,这时,我们和校友一起追忆似水年华,一起聆听彼此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恩。时光里蕴藏着改变人的力量,我的小世界里期待着你的大作为,岁月荏苒,校友们已成为各行各业出色的成功人士,很多人的身材已发福,很多人的年轻美貌也在渐渐逝去,但唯一不改的是对华电的感情。曾采访过一位校友,当问及准备以怎样的形式参与到校庆活动中时,他道:“我想回去。”简单的四个字,掷地有声地表达了华电校友对母校最真挚的向往与敬仰,也道出了华电校友共同的心声。
      跳伞塔静静矗立,凝望着华电人匆匆的步履。我们缘聚跳伞塔,沐浴着阳光,在华电不断成长。我们在这里,他们曾经在这里,但无论在哪里,我们永远都是华电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ag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