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尊龙人生就是博» 华电记事» 我与华电

一起向校园诈骗说“不”-ag尊龙凯时

作者:朱云佳 王云云     供稿单位:      发布时间:2016-12-19     浏览次数:

  

在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坐享其便利的同时,一个阴影也悄悄潜入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将其触及伸向了象牙塔里的大学生:
      盛夏时节,大学新生徐玉玉手中仅有的9900元“上学钱”,随着一通诈骗电话不翼而飞,她还未绽放青春也在那一刻戛然而止;就在同一天,与徐玉玉家相隔不远的大一女生小芹也遭遇了电信诈骗,她银行卡里的6800元钱全被骗光;同样的厄运也让来自临沭县的大二学生小宋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令人扼腕。
      三个花样年华的大学生有着让人心痛的共同点,都来自农村,都是家庭拮据靠拼凑或贷款上学,也都遭遇了无法挽回的打击。
      这些让人不堪回首的悲剧折射的问题很多,比如电信部门的信息监管,比如学生的安全教育,再比如我们面对诈骗的承爱力等。对此,笔者无意也不忍讨论这几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只想就“诈骗黑手伸向校园”这件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为了更好了解电信诈骗的受众,笔者在同学中作了一番小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调查对象都表示曾接到过诈骗电话或诈骗信息。对此,许多同学早已麻木,只是偶尔就听来的诈骗套话比对一下,却很少有人就此展开深入讨论。这不得不让笔者着急,想冲着同学们大声呼喊,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向校园诈骗说“不”。
      只要上网一查,我们不难发现,类似“徐玉玉事件”这样的诈骗案件在我国时有发生。2015年,仅立案审查的电信诈骗案件就超过59万起,其中大学生群体已成为骗子们重点“关照”的对象。仅保定市各大高校内就有数以千计的学生曾有过受骗经历。对此,笔者不禁想问,为什么每年都会有那么多人深受其害?为什么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生会在电信诈骗面前栽跟头?
      笔者认为,首先,电信诈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步一步地实现了精确化,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每一次诈骗变成了极具欺骗性的“人性化服务”。其中,学生的个人信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至今,个人信息在流动过程中的多个环节都可能以不同方式泄露。360公司在关于电信诈骗的形势分析报告中提到,2016年8月,360手机卫视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骚扰电话34.3亿次,其中拦截诈骗电话4.45亿次。可见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到了何种程度。猎豹移动安全专家同样提到,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的当属高校,主要是由于学校和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弱,甚至有些人通过信息倒卖获取不当利益,并且已逐渐形成“黑色产业链”。这些隐秘的文本通过内部人员和网络黑客之手流向“市场”,最终成为诈骗者骗取信任的“利器”。
      其次,大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走向社会,但自我保护意识仍然较为淡薄,不谙世事。由于具有较高的学历,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上的一些复杂状况时往往会表现一定程度的自信,然而却忽视了对各种“坑蒙拐骗”现象的防范。甚至有些心怀侥幸的大学生贪图一点点小便宜,最终在对方的精心诱骗下放下了戒心,将个人帐户和密码拱手奉上。
      最后,参与诈骗的人数众多也是重要原因,经济发达地区已沦为诈骗分子的温床,他们绞尽脑汁地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设下圈套、谋取利益。正所谓“智者千虑,终有一失”,在人与人高频交流的时代,有多少人能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呢?尤其是当骗子将大学生个人信息拼凑得天衣无缝的时候,就能很轻易地设局行骗,而且“成功率”较高。他们完全可以本着“广泛撒网重点培养”的心态,面对动辄数万的校园群体,总会有“愿者”上钩。
      在我国不少地区,这种诈骗产业链正在畸形发酵,甚至形成了规模庞大、分工明确的诈骗团伙或公司。在这样的“诈骗团伙”里,成员们以靠诈骗致富为荣。对此,公安机关虽然长期以来从未停止过严厉的打压,但鉴于打击电信诈骗存在“取证难、抓捕难”等诸多难点,各地干警在相关案件的侦办方面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对付诈骗,不仅是公安机关、电信部门的事,更是我们自己的事,一定要扎紧自身的樊篱,睁大眼睛,小心上当。
       针对大学生的诈骗层出不穷,但成功诈骗往往需要“鱼饵”引诱受骗者,这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识别诈骗的警示标签,让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受骗,甚至以此反制行骗者。
其中,诸如“助学金”和“奖品与奖金”等最为典型,最吸引人的就是对方提供的利好条件,这些诱骗信息几乎没有成本。由于诈骗分子所使用的通讯方式往往是虚假的id或未登记的号码,会随着实名制的推进而逐渐减少,但既存的id和号码还将客观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给公安机关惩治罪犯带来了诸多不便,但绝非不能防范。
根据诈骗者采取的行骗手段,我们可以将校园诈骗简单分为四类:
      一是虚假身份诈骗。通过编造虚假身份实施网络诈骗在大学生网络受骗案例中屡见不鲜,涉及的身份包括亲朋好友、学校老师、政府机关、招聘单位、公司客服部门等。这种骗局的前期往往会制造一种虚构的事实前提,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布局配合让受骗者确信其身份的真实性,通过采取利诱或恐吓等多种形式,诱使当事人汇款转账。比如行骗者谎称自己是学院辅导员,正在评定助学金或奖学金人选,可以将名额给当事人,但前提是要求当事人先支付“答谢费”。
      二是冒充真实身份诈骗。此类诈骗技术手段较高,极具迷惑性,很容易诱使大学生上当。要想冒充真实身份,需要对当事人或与其相关的人员的信息有所了解。如常见的如冒充导师要求代缴论文版面费,冒充辅导员要求补缴书本费等,其关键在于骗子能够准确掌握当事人和相关老师的姓名、职务、职称等基本信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当事大学生很难质疑和拒绝。冒充真实身份另一个典型手法就是“钓鱼网站”,当前网络支付已经成为网民购物的首选,骗子就此设计与真实的“支付宝”、网上银行十分相似的冒牌网站,诱导当事人输入相关信息以偷偷转走钱款,甚至会要求当事人反复输入动态口令等信息以达到多次转账目的。
       三是虚假获利诈骗。此类诈骗利用当事人图利省事的特点,编造虚构事实,诱使当事人上当受骗。传统的如宣称中奖、打折书籍出售等,在当事人满心欢喜准备“捡便宜”时,他们的钱物早已不翼而飞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虚假获利诈骗呈现出更复杂的形态,包括内容上的多样化,比如提供代订代购商品、车票、机票、酒店等服务,以收定金的形式行骗;以学校或其他机构退返学费或发放助学金为由头,骗取账户信息行骗。
      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诈骗行为。此类网络诈骗行为在大学生中时有发生,主要集中在网络游戏和网络恋爱中,如骗子通过网络平台结识游戏玩家,建立起初步信任的朋友关系后,以索取或转让游戏帐号、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的形式骗取利益;通过网络与当事人达成“网恋”关系谋求财产性利益,而事实上当事人网恋的对象或许是同性甚至只是一种“程序”。
     从诈骗分子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能高效地引诱大学生“上钩”,因而其展示的过于优厚的利好条件本身就该引起警觉。只要大学生们做到不怀侥幸、不“贪小便宜”,大部分行骗者的伎俩也就失去意义了。
      这几年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见诸网络和报端,层出不穷,既让我们深恶痛绝,也让我们对未来美好的生活感到迷茫。
      然而,这种种丑恶现象绝不是教我们做一个怀疑论者,生活也不是教我们整天生活在不信任的恐慌之中。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我们只要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减少网络与个人财产间的不必要的牵连,就能降低遭受网络诈骗的风险,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才智去保护更多徘徊在受骗边缘的同学,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地利用法律武器,让网络诈骗无机可乘。
      在日常网络生活中,我们的财产安全应当遵循“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除了需要具备警惕意识以外,以下六点建议将有助于维护个人的财产安全:一是避免随意拨打不明网站的联系电话;二是拒绝登陆“钓鱼网站”;三是购物交易时选用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平台;四是不对外泄漏自己的个人信息;五是账号密码应定期更换;六是在涉及个人财物与交易时,注意反复核对信息并对可疑之处加以求证。
     当然,在面对电信诈骗时,最有效的反制举措还是要保持头脑清醒,不为诱人的物质奖励所蒙蔽,尽可能地对信息加以核对,必要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知识可以让我们明是非、辨黑白、懂荣辱,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和约束我们,指引我们正确的前进方向。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从根本上不轻信、不盲从、不上当、不受骗,这样我们才能坚定地走出迷茫,才能更好地拥抱美好生活。
      冯小刚曾拍过一部电影,叫做《天下无贼》,寄托的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与和谐社会的期盼,我们也确确实实受到了感动。这个世界所有的假恶丑都不是为了培养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迷茫,只是想教会我们做一个更加具有慧眼的人,不给坏人作恶的机会,不给好人受伤的可能。我们相信,让骗子望而却步的大学校园一定会更美好。

ag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