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尊龙人生就是博>> 专题报道

华电记忆——后记-ag尊龙凯时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3-11-15     浏览次数:

《华电记忆》一书付梓时,我们还是挺激动的。

尽管,此书只能记录我校发展历史的沧海一粟。除却有关杨以涵教授的两篇文章写作于2002年和2006年外,一年多来,陆续有12位教授接受了采访。13位老教授中,最年长的已经95周岁,最年轻的也已69岁。他们性格迥异,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的特点是:都怀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强校之梦。无论一生中遭遇过多少不幸和坎坷,始终未能泯灭“教书育人”的拳拳之心。看到精心培养的青年一代,已成为国家电力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他们最大的快乐和享受。

记录他们人生奋斗过程的同时,也洗礼着我们的身心。

遗憾的是,国内高校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创始人之一的戴克健教授、1983年我校第一个登上国际学术讲坛的周波教授与号称电力系直流输电“三驾马车”的何富发教授、致力于热力学分析及热经济学研究的王加璇老院长、在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研究中贡献突出的吕邦泰教授、在国内电力系统名声显赫的“马锅炉”马建隆教授、锅炉燃烧研究起到良好社会效益的孙昭星教授、微波保护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的鲍伟廉教授、任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械发展中国家核电经济顾问的李正教授、在电力企业管理研究成果显著的刘长垣教授、从事电网系统规划研究多年的盛绪美教授、在汽轮机叶片制造与修复技术经验丰富的杨定安教授,已先后辞世。

王文端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高压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因病重无法接受采访。李先彬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教学与研究。因故也无法接受参访。

《华电记忆》,按年龄排序,记录了一个个生动感人、形象鲜明的老教授。用他们的故事,贯穿起我校历史的进程,使我们对校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所大学和一个家庭,都不能忘却历史,没有根基。而华北电力大学55年的历程,正是这些老教授们,从建校初期开创专业,一步步走来,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教育与科技人才。直到今天,他们依然关注着学校的前途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当他们的淡泊、雅致和纯净,警示着我们该如何面对今天的拜金,该怎样看淡物欲带来的无休止的攀比,去找寻不该失去的精神世界的享受和美好。我们不得不对这一代人的整体素养去仰视、去击节、去怀有深深的敬意!

这些铸就了中华民族魂魄和脊梁的先生们,用他们的气质和内涵,征服着我们。一本薄薄的《华电记忆》,记载了先生们的人生之旅,也留下了他们对后辈的期待和祝福。

55个斗转星移,刻下真切印记,留下无尽记忆。

记忆,是我们对逝去岁月的感怀;

记忆,是我们告诉后辈的最好方式;

记忆,也是我们对学校发展的憧憬。

《华电记忆》,得到老教授和家人及学生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提供了详尽的历史资料、珍贵的老照片。并认真地对稿件作了修改和审核。尤其是崔翔教授和张一工教授,在工作繁忙之际,认真地回忆了恩师们当年那一个个感人的细节。

《华电记忆》,还使用了原我校校报记者团团长苟慧智、姚雷、赵博过去采访的部分资料。丁清同志做了大量采访、撰写和校稿工作。保定和北京离退办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档案馆工作人员,也协助做了很多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感谢。

感谢所有为此书付出辛苦和劳动的人。

感谢你们为学校、为后人,留下一份沉甸甸的校庆55周年的厚重记忆! 

                            编者    

                             2013.10.12 
 

ag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