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ag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尊龙人生就是博>> 专题报道

寄一缕哀思 寻一份清明-ag尊龙凯时

作者:涂倩怡 田贝欣 林叶璋 王素蕾     供稿单位:校报记者团      发布时间:2019-04-19     浏览次数:


恰逢仲暮春之交,春和景明,清明已至。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草一木,都恢复了冬日前的朝气。在这一天,校团委老师带领学生会、社联、楼兰协会等社团骨干学生来到了北京万安公墓,祭扫李大钊烈士墓,追忆英烈事迹,汲取革命精神。

一捧鲜花、一炷馨香,慎终追远,清明文化在绵绵细雨中代代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在历史洪流中不断地革新与发展。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仍初心不改。


追忆缅怀 寻清明之义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4月5日上午9时,校国防社在文化广场举行升旗仪式以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精神。英姿飒爽的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护卫国旗来到旗杆前。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在场的每个人神情肃穆地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大家缅怀革命英烈,深切回望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甘洒热血,保护一方安宁,捍卫祖国尊严的光荣历史。

我校国防社在清明举行升旗仪式只是我国全民敬重英烈的一个缩影。4月3日,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在韩国仁川机场举行。4月4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祖国用最高的礼遇迎接英雄回家。这已不是我国首次迎接烈士回家,自2014年起,我国先后分6批接回59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今日中国之盛世,是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他们值得我们永世崇敬,我们在清明节向英雄致敬,就是要让英雄的故事永远流传在我们的血脉之中。

如今,在很多人眼中,清明节,可能仅仅只剩下踏青郊游,走过场式的祭奠,其真正内涵正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思考,清明节对于当下社会所存在的意义。

清明,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日子。《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回升,驱逐了冬日的寒意。清明时节,生机盎然,万物复苏,我们春游踏青,走近自然,与一草一木来一场芳华邂逅。

清明,也是我们向先祖先贤表达深深的感恩与眷恋的日子。我们扫墓祭祖,追思先人,怀念那些陪伴我们走过生命的一段路程,却在某一个瞬间悄然离去,在我们的记忆中越来越模糊的亲人、朋友。生离死别的悲酸,魂牵梦萦的眷恋、缭绕心间的哀思都在这一天得到排解。扫墓祭祖中,我们追忆血脉亲情,寻找自己的来路,不至于在世事纷杂中丢了自己的根。这一天,四方宗亲相聚一堂,重温亲情,为每个人注入一丝家的温情,为心灵寻回归属之地。

清明,更是对革命先烈表达缅怀与敬仰之情的日子。我们缅怀那些为国奉献、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缅怀新中国的缔造者、建设者、守护者。对抗战烈士李云鹏、“糖丸爷爷”顾方舟、英勇殉职的基层民警颜日春等无数用生命给我们换来岁月静好的英雄,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在追思中缅怀,在感动中铭记,在继承中弘扬,以此告慰他们远去的英魂。

在清明,我们寻根问源、净化心灵、凝聚精神、传续美德,此时,我们的内心重回清澈明净,我们的梦想重新满血起航。


植根传统 展文化自信


清明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清”者,清澈也;“明”者,澄明也。寓意着事物纯净的状态,是事物最高洁的一面。正因如此,古人才把初春出郭寻芳、折柳踏青、洒扫祭祖的节日命名为清明节。清明寄托了人们对春天最美好的期望,对亲人最倾心的思念。清明的历史由来已渐渐模糊,但是人们通过清明节表达的心愿却亘古未变,并且沉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见,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那样,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人心,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那么,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又该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关心,但认知程度却有限。他们大多数人对于传统文化,往往赞叹于它的博大精深,却又止步于它的“不食烟火”。其实,传统文化既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也不是触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我校在庆祝建校60周年举办了校园之星风采大赛,活动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要求,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广大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担当意识。

无独有偶,厦门大学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之一“清明文化论坛”,就在四月邀请了五位学者挖掘清明节深远的文化内涵,激发青年学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思考。

传统文化在为大学文化建设助力的同时,也早已渗透于大学悠久的校史文化中。我校具有六十余年的建校历史,她的每一个转折点都牵动着学校发展的脉搏,同时也凝聚和传承着熠熠发光的华电精神。从建校伊始的简陋学院,到如今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华电人用“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崇高精神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与挑战,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铭刻在每位华电学子心上,始终指引着我们在一路奋进,点亮电力之光。

以传统文化之力助益华电文化,以传统文化之力丰盈华电精神。清明节虽然短暂,但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底蕴历久弥新,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将躬行实践,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华电精神与文化的血脉传承之中,经历岁月的洗礼,源源不断地续写新时代的梦想与辉煌。


重在行动 守文化之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传承基地。此举一出,教育界和文化界都大为振奋,各大高校积极响应,举办各种国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校响应教育部号召,积极开展各种国学活动。在第210期华电大讲堂中,人文学院教授作了一场题为“传统文化与道德修养”的讲座,阐述了修身行善积德的智慧。2017年12月,“舞吾·少年游”国学风主题游园活动在日新园举办,以一种活泼的形式展现国学,增强了同学们对国学的兴趣,也活跃了校园内的人文气息。2019年下半学期,我校还开设了有关茶文化的选修课堂,让同学们深入品味中华优秀传统理念和价值内涵……

清明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它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各大高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守护清明节,发扬光大清明节中“祭祖拜宗,慎终追远”的文化情怀与精神内涵。华东师范大学于2015年联合华中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山西大学等8所高校,倡议“纪念大学大师,继承传统文化”,号召各高校缅怀已故学术先贤,学习他们的道德风尚、学术精神和理想志趣。目前,这一倡议得到了更多高校的响应,形成了有20多所院校组成的中国高校清明文化传承网络联盟,共同营造风清气正、高雅纯粹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同样也非常重视清明节,各个学生社团自发组织同学们扫墓祭祖,缅怀先烈。国防社于4月5日在文化广场举行升旗仪式缅怀先烈。控计学院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暨清明公祭活动,并于4月4日乘车前往常青园海葬纪念碑祭奠杨人坚教授。电力系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大学生前往保定市烈士陵园扫墓,缅怀为祖国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烈们,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坚贞不屈、勇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也为华电学子注入更多的人文情怀。

莘莘学子们多在异地求学,在清明节不能回归故土,亲身感受清明传统习俗。但只要追思情感常在,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形式,或是掬一抔土,或是奠一杯酒、或是焚一炷香,或是献一束花、或是点一个赞,都是对先人最好的怀念。只要我们对清明的初心不改,清明文化的基因将永远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每一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它们也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我们只有领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读懂传统节日。面对快餐文化的冲击、西方节日的强植,传统节日如何屹立不倒?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上多了一份传承的责任,我们要用心守护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让其更多走入我们的生活,融入当代社会,不断探索节日文化更广泛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衷心希望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犹如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


ag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推荐在ie8下浏览网页

网站地图